您的位置::天元农业网 >> 槐叶决明

河南三门峡绿色产业奏新曲孖竹

时间:2022年06月28日

河南三门峡:绿色产业奏新曲

11月27日一大早,陕州区宫前乡瓦窑沟村第一书记朱彬走进村口的蔬菜大棚基地,这里绿色蔬菜长势喜人,为初冬的山乡增添了盎然春意。

2015年8月以来,朱彬怀惴梦想,扎根山村,他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制定脱贫规划,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村民承包蔬菜大棚19个,种植优质豆角,建成了高标准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这是陕州区依靠绿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如今,宫前乡瓦窑沟村大棚基地、张茅乡东村蔬菜基地、张汴乡绿色果蔬基地、硖石乡酱菜加工厂、张湾乡蔬菜种植基地、大营镇绿城无公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为陕州区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绿色产业链条,增添了强劲的后续力量。

唱响政策带动曲

陕州区按照“长短结合抓产业、依托龙头带农户、安置点前建项目、技能培训找出路”的工作思路,认真指导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2017年全区计划建设扶贫增收大棚1500个,目前已超额建成1541个,其中蔬菜大棚1104个,香菇大棚312个,羊肚菌大棚30个,蓝莓大棚23个,高效日光温室大棚72个;在建的扶贫增收大棚186个,其中蔬菜大棚185个,蓝莓大棚1个。

在张茅乡东村蔬菜大棚园,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大棚内的蔬菜长势良好。种植户刘国强说:“通过政府奖扶政策,我们这里计划建成100亩和400亩蔬菜大棚,去年新建了50个,都是附近贫困人员在这打工,种植的蔬菜根本不愁卖。如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了。”

陕州区在产业扶贫方面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将流转出的土地由党组织、种植大户、协会、农业龙头企业连片经营,蔬菜大棚达到一定规模时,投资人均可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同时,还积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比对产业发展情况,定期研究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确保产业发展工作顺利推进。

演奏产业致富曲

在张汴乡蔬菜基地,一片绿油油的西红柿苗生机盎然。种植户赵增顺高兴地说:“我家大棚内种植各类蔬菜,带动了周边村民前来就业,产业扶贫政策为我家的蔬菜大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张汴乡紧紧围绕“旅游强乡、特色富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该乡的大棚蔬果种植、特色旅游、农家乐餐饮等产业优势,以农业合作社和特色果蔬为引领,打造农业发展新亮点和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我们村特色农产品在市区周边知名度非常高,现在村里特色农业越过越好,农产品销路越来越广,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张湾乡桥头村第一书记辛建波说。桥头村一直以来以城郊农业发展为中心,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特别是近年来,该村围绕“名、优、特”三字发展农业,在葡萄种植方面独具特色。近几年,该村又引进了精品小西瓜种植,目前已发展到20余户40多个大棚。该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走上致富路,特色农业已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新亮点。

近年来,陕州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土地附加值,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色农业从“独奏曲”演变为“交响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歌脱贫奋进曲

“姐,你什么时候来市里,给我再带10件西红柿,你们合作社的西红柿又大又甜。”市区的娜娜前些时间在大营镇绿城无公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品尝过西红柿后,喜欢上了这个口味,这次又让该合作社工作人员给她带些西红柿。

大营镇绿城无公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精准扶贫号召,以蔬菜水果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实现合作社盈利、农户增收。目前,该社已建成占地100余亩的高标准日光温室12座,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西蓝花等无公害蔬菜,其种植的果蔬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此外,该社全面提升改造和扩建种植基地、设施大棚,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力促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硖石乡庙沟村,明珠酱菜加工厂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可解决60名贫困户就业,每月可实现人均收入2000元,同时可带动该乡产业结构调整,由传统粮食作物转变为萝卜、芥菜、辣椒等经济作物,并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从而实现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陕州区委、区政府在产业扶贫上重点是选好产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陕州区,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在陕州大地上唱响了一曲脱贫致富的“交响乐”。

天水试验机

济南磨损试验机生产厂家

WEW-600B液压式万能试验机

十全十美十周年,济南辰达10周年感恩回馈

橡胶拉力试验机可以测试试样的变形量,你测试过吗

水泥压力试验机

友情链接